皮蓬的場均助攻比喬丹高,所以他的組織能力比喬丹更加出色?

249

說起NBA歷史上的二人組,邁克爾-喬丹和斯科蒂-皮蓬必然會呈現在球迷的腦海中。喬丹是1984年進入聯盟,皮蓬是1987年進入聯盟,兩人合作幫助公牛拿到六座總冠軍獎杯。毫不客氣地講,喬丹和皮蓬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二人組。

不過,兩人的歷史地位差距太大,喬丹被稱為歷史第一人,皮蓬則是最好的二當家。當然了,最近幾年,有這樣一種聲音:皮蓬的場均助攻比喬丹更高,所以他的組織能力要比喬丹出色。那麼,這樣的說法真的正確嗎?

從職業生涯數據看,皮蓬場均5.2次助攻,喬丹則是5.3次,皮蓬還略遜喬丹,而且從87-88賽季到89-90賽季的這三個賽季,皮蓬的場均助攻都不如喬丹。真正場均助攻高於喬丹的則是兩個三連冠期間,差距最大的是97-98賽季,那個賽季,皮蓬場均5.8次助攻,喬丹場均3.5次助攻,兩人場均助攻差距為2.3次。

不過,97-98賽季的皮蓬只打了44場比賽,算是個小樣本數據。那麼,我們不妨看一下96-97賽季兩個人的表現。

96-97賽季,喬丹和皮蓬都是全勤出戰,不存在小樣本數據的問題。那個賽季,喬丹場均4.3次助攻,皮蓬場均5.7次助攻,場均助攻差距1.4次,基本就是兩個三連冠期間兩人的場均助攻差。

所以,看一下96-97賽季兩個人的表現,我們或許就能夠看出一些問題。在討論喬丹和皮蓬之前,我們有必要看一下現役的一對組合,他們就是勇士的史蒂芬-庫里和德雷蒙德-格林。

庫里和追夢格林幾乎是現役球員中最默契的雙人組,兩人之間的配合有太多的選擇,這也是勇士戰術的發起點。在更多的時候,追夢格林可以擔任弧頂發牌手,等待庫裡無球跑位後將球傳給庫裡,並由後者完成進攻,克萊-湯普森也會參與到這個戰術。

不過,庫裡是主要進攻球員,他的出手機會更多。在追夢格林擔任弧頂發牌手的這個戰術中,利用無球跑位後完成接球進攻的庫裡會有得分進賬,追夢格林則會收穫助攻這項數據。

但是,這兩人的數據是相輔相成的:沒有庫裡的無球跑位和接球就投的能力,追夢格林的弧頂發牌便會失去價值;沒有追夢格林的弧頂發牌,庫裡的無球跑位和接球就投也會難以實施。

同樣,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深思:這套戰術的根本是什麼?是庫裡的無球跑位和接球就投的能力,還是追夢格林的弧頂發牌能力?

毫無疑問,前者要更加重要,因為這套戰術中,沒有庫裡,追夢格林的價值會下跌更大。若是沒有追夢格林,勇士還可以尋找另外的球員進行弧頂發牌,默契程度也可以慢慢培養。

所以,別看追夢格林的助攻次數會比庫里高,但是他的助攻中,尤其是送給庫裡的助攻中,有一部分功勞應該算在庫裡的頭上。這麼說吧,三七分不為過,即追夢格林送給庫裡的助攻有七成功勞要算在庫裡的頭上。

接下來,就是皮蓬和喬丹的問題。眾所周知,喬丹最厲害的就是他的得分能力,尤其是中距離投射能力。但是,喬丹的得分並不是一個人持球單打,他有很多時候是通過戰術跑出空位後完成投射。

以96-97賽季為例,喬丹在82場比賽中總共投中了920球,這920記進球中有488記進球是受助攻後命中率,進球受助攻率達到了53%。而這488記受助攻進球中,有166記源自於皮蓬的助攻,佔比達到34%。

要知道,喬丹並不是克林特-卡佩拉這樣的吃餅類型球員,結果他的進球受助攻率達到了53%,而且喬丹的主要進攻區域是中距離,這意味著喬丹在更多時候是融合在球隊的戰術中。

說實話,喬丹有過賽季場均30+8+8的表現,如果他擔任組織者,場均助攻不會不如皮蓬。但是為了發揮自己的分端的作用,喬丹放棄了持球,他讓皮蓬成為了組織前鋒,自己則在參與進攻端的戰術跑位,然後完成進攻。

這一點,是不是與庫里和追夢格林這對組合有太多相似之處?13-14賽季的庫裡也有過賽季場均8.5次助攻的表現,他不是沒有能力拿到助攻,但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在無球跑位和投射方面的長處,庫裡逐漸放棄了對球的掌控,這才有了追夢格林這樣的弧頂發牌高手。

所以,兩個三連冠期間,皮蓬的場均助攻比喬丹高,這並不是皮蓬組織能力比喬丹的出色。在皮蓬送給喬丹的助攻中,喬丹也有一部分功勞。直白一點,這才叫真正的各司其職。

另外,在助攻規則沒有改變之前,接球完成進攻的球員不能運球,否則助攻無效。而後期的喬丹打法更加簡單明了,很多時候運球不超過三下,按照現在接球後還能運一下的規則,皮蓬的助攻說不定還要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