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Air Jordan品牌的出現是時代的特定產物,AJ的出現源於瀕臨倒閉的耐克公司的一個決定,已經無可複制。就像在早期去投資阿里,會收到驚人的回報一樣。一旦公司成長為巨無霸,資源豐富且沒有生存危機,在商業決定上就會有更多的話語權。
邁克爾喬丹當時的要價很高
當時,還是個新秀的邁克爾-喬丹就已經被多個品牌看上,都想簽約其作為旗下籃球裝備產品的代言人。當時,耐克還沒有成長為如今的知名國際運動品牌,而在競爭者中,也不乏匡威、阿迪達斯這樣的強力競爭者。
喬丹在商業領域的非凡之處還有,他有一個高水平的經紀人。
大學時期,邁克爾-喬丹就展現出極佳的進攻天賦,這也吸引到了很多品牌願意在他剛進入NBA的時候就簽下喬丹,賭一把未來的潛力和發展上限。
但在1984年,各大品牌更多的只是一種積極地嘗試,試圖挖掘出有潛力的傑出球員並低價簽約。但喬丹和他的經紀人都堅信喬丹的NBA前景非常光明,不肯降低報價,開價就是代言要一年50萬美元。
要知道,1984年,NBA的影響力還沒有擴展到全球,而轉播合同、球票收入和廣告收入,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幾年就要大幅增長一次,喬丹新秀年的工資,也不過是55萬美元,這簽下一年合同,就要趕上邁克爾-喬丹一年的工資了。
匡威、阿迪錯失良機,耐克抓住契機
那個時代,匡威還是籃球場的統治級品牌。喬丹就經常在大學比賽中穿著匡威的球鞋打球。
喬丹也找到了當時的籃球運動裝備大哥匡威,提出每年50萬美元的代言要求被匡威果斷回絕。當時的匡威,旗下還有拉里-伯德,“魔術師”約翰遜這樣的頂配球星,且價格都比這個低,如果匡威以高價簽下了喬丹,他們很難處理好旗下的那些巨星。
阿迪達斯同樣也拒絕了這份膽大的提議。
但耐克願意給喬丹一次機會。
但給一個新人一份超高的合約,意味著巨大的風險,為了盡可能地規避風險,耐克和喬丹簽下了一份5年250萬美元的合約,但也對喬丹提出了一份“超高”的要求。
耐克開出的條件是,在生涯的前3年時間裡,喬丹必須做到以下3大目標中的至少一個,合同才可以繼續。第一,最佳新秀獎杯。第二,是入選全明星陣容。第三,則是打出場均20分的賽季表現。如果無法做到,耐克可以隨時中斷合同。
這份合同,在當時無疑是把大部分的風險都給了邁克爾-喬丹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。想要一份超出主流價格很多的代言合同,就必須要承擔要大上幾倍的風險。
但喬丹就是喬丹,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,他一手完成了多個選項。
進入聯盟之後,喬丹立馬打出了成名球星的表現。他新秀賽季就打滿82場比賽,場均28.2分6.5籃板5.9助攻2.4搶斷。從大夢手上搶走了最佳新秀獎杯,成為了全明星首發,場均得分也是遠超20分。
更讓耐克感覺驚喜的是,喬丹帶來的不只是最佳新秀獎杯和NBA賽場上卓越的得分火力,多樣的得分手段,勢不可擋的突破和華麗的球風,對於商業品牌代言來講大有益處。
耐克和喬丹的“二次談判”
缺少好的代言人,一直苦尋出路的耐克,終於在邁克爾-喬丹打造的康莊大道上一路飛馳,耐克一躍成為世界一線體育品牌,商業版圖越擴越大。
耐克給喬丹開簽約條件,結果成了給自己挖下的一個坑。由於合同里有要求達標,可以自己跳出合約的條款,耐克不得不提前和已經成長為球星的喬丹再談一次簽約。
參考新秀時期的條件,這一次,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喬丹必然也會全力“一戰”。
88年,耐克又一次面對競爭對手的“截胡”,竭盡全力拿出誠意,首先是匹配匡威那邊提供的終身合同,接著是耐克公司4.5%的股份,最後耐克還答應以後喬丹的球鞋將不再出現耐克的LOGO,而是耐克專門為喬丹設計的飛人標籤,有這三個承諾在,匡威等品牌就只能望而卻步了!
事實證明,這又是一次競爭對手的錯誤。
時至今日,Air Jordan已經成為獨當一面,在全球很多國家都非常受歡迎的品牌,超越了體育,打進了潮流圈,成了可以日常穿搭出街的“潮鞋”,這種從運動到潮流圈的擴展,進一步擴大了Air Jordan的消費群體。邁克爾-喬丹,創立AJ的球星,退役多年後,每年也能從品牌上得到一大筆分紅。
科比和曼巴系列在聯盟中流行
在球鞋領域,商業品牌也有點慣例和傳統,比如“中鋒不賣鞋”。所以打球華麗,球風飄逸且位置更靠外的明星後衛,就成了運動品牌代言門面的首選。
在邁克爾-喬丹退役後,耐克需要一位新的籃球鞋門面,喬丹接班人—— 科比布萊恩特成了耐克一段時期的頭號籃球代言人。
和喬丹不同,科比並非一開始就加入了耐克陣容。在新秀時期,他還是阿迪達斯的一員。
但阿迪達斯和科比的合作並不令雙方滿意。對於商業品牌和球員來說,兩邊的訴求其實很簡單:商報品牌能多賣些,球員能夠得到利潤。
The Kobe II 成了導火索,這款鞋延續了跑車的設計,造型誇張但設計性差,不僅銷量普通,科比本人對這款鞋也並不滿意,在總決賽上直接換回了The Kobe1代球鞋,這使之成為了NBA歷史上第一雙見證3個總冠軍的戰靴,可謂“經典戰靴”。
科比的換鞋風波,引發了阿迪達斯部分高層的不滿。雙方在爭議中不歡而散,於是科比自掏800萬也要和阿迪達斯分道揚鑣。
2002-03賽季,科比經歷了一段“亂穿鞋”的時期,到了2003年,科比正式和耐克達成了一份協議。
鯊魚東遊後,科比和洛杉磯湖人經歷了一段低谷期。
但球隊掉出爭冠行列,卻正好成就了科比極致的進攻表演,造就了不少經典時刻,比如科比在對陣猛龍的常規賽上,拿下個人單場最高得分紀錄的81分,腳穿耐克,手感滾燙,籃筐就像大海一樣寬廣,那些年,科比以聯盟第一人的身份,為耐克賺足了關注度。
後期,球鞋向著輕量化轉型,科比的球鞋設計師在輕量化的大道上走得一帆風順,配色和主題上也一直非常用心。在NBA賽場上,科比的戰靴設計也受到了很多球員的喜歡。
現在的耐克話語權更多
耐克和科比的合作的確非常成功,但科比的重要性和當年喬丹與耐克不可同日而語。
喬丹可以說一手把耐克從瀕臨倒閉的困境裡給拯救了上來。
而科比系列,只能說是耐克設計的經典之作。但耐克在後衛線產品上,新星可謂是一茬又一茬。在科比系列產品後,歐文的簽名鞋成了新一代青少年熱捧的對象。
現階段的耐克,就是當年匡威所處的山頂位置。
他們有雄厚的財力支持,在運動品牌的競爭中也處於領頭羊的地位,簽下好的球員,維持代言球星一直處於聯盟第一梯隊,對於耐克易如反掌。
後衛鞋有歐文,在歐文表達了對耐克設計師的不滿後,今年夏天,又有記者爆料:他們開始準備為德文-布克推出新的簽名鞋,繼續在後衛球鞋領域擴展優勢。
當然,耐克也有自己的熱捧對象,在後衛鞋之外,他們和勒布朗-詹姆斯的合作也已經到達了新的高度。為勒布朗-詹姆斯建造的創新中心正式開幕,也引來了眾多NBA球員的關注。
詹姆斯同樣也一直努力打造他的商業帝國,並積極地嘗試賽場外的突破。影響力版圖不斷擴大的詹姆斯,和正需要一個長期代言人的耐克正好一拍即合。
坐擁資源優勢,耐克簽下了更多的球員,品牌優勢已經建立,現在耐克通過科技、設計和渠道的優勢,能在商業競爭中搶占先機。像過去邁克爾-喬丹那樣給代言還給公司股份的事,現階段的耐克不會再做出長期“分蛋糕”的舉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