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滿福報!84歲爺爺重症三期「5兒女輪班照顧」紀錄病房日誌 「病情逐日好轉」體悟:銀耳燕窩比不上陪伴

502

家中長輩垂垂老矣,身為子女有責任及義務照顧老人家,以回報往日的養育之恩,然而當老人家病情惡化,卻希望回到家中時,總會讓晚輩們感到相當為難:「究竟該留在醫院治病,還是帶他回家?」

以下幾則故事讓人深刻明白:「銀耳燕窩不如孝順子女在身邊,而尊重長輩的選擇才是真正的孝順。」

示意圖非當事人/圖片來源:《仇老爺爺》劇照

根據《今周刊》報導,一位84歲老先生罹患淋巴重症,狀況十分嚴重,需要許多醫療協助,然而他的子女一共有三男三女,除了最小的兒子人在美國,其餘子女全都留在台北照顧父親,

子女與媳婦們不只為他聘請看護,還特別成立照護小組,日夜輪番到病床旁陪伴爺爺,並且細心紀錄爺爺的病況、撰寫成一本病房日誌,上面記載著「何時輸血、三餐內容與健康食品為何、還有排便狀況等等」,加上二媳婦本身就是護理師,結合專業也讓爺爺病情得到穩定的控制。

示意圖非當事人/圖片來源:《甜孫爺爺》劇照

不僅提供陪伴與照顧,爺爺一家相處十分融洽,子女們也十分樂天,幽默的對談時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,在快樂又幸福的氛圍之下,爺爺的病情日見好轉,而每當爺爺談起自己的往事時,總是面帶笑容、氣色良好,也讓人羨慕不已直呼:「銀耳燕窩都比不過擁有孝順的子女!」

示意圖非當事人/圖片來源:《仇老爺爺》劇照

雖說孝順的子女,不僅能讓長輩的病情好轉,還能讓老人家晚年生活品質提升,然而若病情不幸惡化,此時為人子女究竟該怎麼做才是孝順?

在另一個案例之中,一位年輕時從事製作墓碑行業的阿公,由於身患重症而不斷進出安寧病房,原先的他個性相當和善、從不抱怨,然而隨著病痛折磨之後,他也逐漸開始焦躁不安,終日面帶愁容。

示意圖非當事人//圖片來源:網路論壇《傷感說說吧》

某日阿公的病情急轉直下,意識不清時情緒更加激動,口中念念有詞喊道:「我要回家!」兒女們實在無法想像平時沉穩的阿公,竟然會出現如此舉動,

在百般猶豫下同意了阿公的請求,將他帶回老家,原以為阿公已經奄奄一息,卻沒想到竟看見阿公充滿精神的坐在椅子上,望著他過去的製作的墓碑,隨後聊起每塊墓碑的故事,並在晚上向家人交代好後事,全家人和護理師靜靜的守在一旁,阿公最後在親情的圍繞下安詳離去。

示意圖非當事人/圖片來源:《仇老爺爺》劇照

以上這兩則案例讓我們發現,孝順不僅僅只是滿足物質上的需求,更重要的是互動與陪伴,而每個人都有生命走到終點的一天,

面對臨終的長輩或親友,最好的方式便是「尊重對方的選擇」,而非一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,認為應該搶救又或是放棄急救,傾聽是親情中的關鍵環節,在聆聽臨終親友的心願後妥善安排,才能讓他們得以安詳離開,也不會讓我們的內心留下遺憾。

示意圖非當事人/圖片來源:《仇老爺爺》劇照

唯有用對方式,才能完整發揮孝順的美意